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【方志于都】 于都的古代名人圣贤——王鸿

    信息发布者:肖建荣
    2017-10-12 21:22:17    来源:永丰站   转载

    2017-09-24 永丰村   

    于都的古代名人圣贤——王鸿

            王鸿  于都县人,生卒不详。字翼道,王羲之第二十四世孙,博学善草书,北宋书法家和理学家。北宋皇祐年间(1049-1054年)被推荐到京城太学,后参加乡试,名列第一。只因应试文中,把“沚”字错笔写成“沼”字而被除名。王鸿从此绝意仕途,在县城南40里的泉石清幽外筑室隐居,自题居地之洞为“需岩”,后人称其地为需岩。郡守刘彝聘请他主管郡校博教学,他不出任,刘彝作诗颂扬他。县令张宗谔招请他出来做官,又不出任,之后张在城西建“望需亭”,以示景仰。赣州通判周敦颐,曾游需岩与王鸿谈先天之学,两人十分投契,周作诗赠王鸿,鸿答诗有“临别溪头承诲嘱,此心当为圣贤求”句。侍郎张颉将王鸿事迹上报朝廷请求表彰,没有答复。王鸿以隐居著书终生,所撰《大元经》、《囷铭》等,散佚失传。《中国人名大词典》中有王鸿条目。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(于都县小溪乡桃枝村需岩)

            王鸿隐居处--需岩位于于都县城西南二十公里的小溪乡桃枝村香台山。在香台山方圆约2平方公里一带的需岩、木樨岩、钓岩、涵虚洞等处的崖壁上,分布有4余处共18品摩崖题刻,题刻大多为王鸿亲自篆刻。“木樨岩”、“峿山铭”、“钓台”、“渔台”等篆刻犹历历可见,《太元经》和《相鹤经》石刻依稀可辨。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历代文人墨客游记题刻。需岩题刻字体以篆体为主,也有一部分使用隶书和草书。需岩石刻现存最早的刻于北宋熙宁五年(1072),距今900多年。石刻分布广,品数多,在江南典型的丹霞地貌松脆的崖壁上保存至今并这样完好,十分难得。多数石刻在书法艺术上具有时代特色和书家风格,是研究我国书法石刻艺术和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。2001年8月,于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待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
     

    (于都县小溪乡桃枝村需岩)

            王鸿墓位于于都县贡江镇永红村柿坑里。王鸿墓座西北朝东南,青砖砌筑,墓高3.3米,宽5.8米,长9米,墓前设直径2.3米的半圆形明堂。墓面正中镶一块高0.55米,宽0.34米的青石碑,中书“始祖宋乡贤王公讳鸿字翼道府君、婆郭老孺人之墓”,墓建于北宋神宗八年(1075年),曾于清雍正二十年,道光十七年,光绪三十二年三次重修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