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网通总站 永丰村 345933.nync.com 欢迎您!
2018-01-05 永丰村
刘耀翔,又名刘鹤晃,生于1898年,于都县禾丰乡人。北京大学采治系毕业。系于都中学的奠基人。1949年春去台湾,至今下落不明。
于都中学始名于都县立初级中学,创办于民国27年(1938年)秋。于都县长刘菁如兼任校长。
民国期间,于都县立中学历任校长,均由历任县长兼任。民国28年(1939年)夏,张轶庸接任县长后,心感政务繁忙,无暇顾及校事,于是至民国30年(1941年)3月,即聘请省立工专(该校于民国28年迁来水头上营村)教务主任刘耀翔任于都县立中学代校长。
据1949年元旦于中成立10周年纪念特刊记载:“刘公曾任心远大学教授,现任省立工专教务主任,本无暇长校,祗以桑梓教育,义不容辞,乃出而勉任钜艰。”刘耀翔认为:“要振兴于都,虽经纬万端,最基本者,莫过于教育,舍教育而言其他,皆为舍本逐末之道。”因此,刘耀翔决心使本校办成于都县之优良学府,使本校学生将来都能负起改造于都,建设于都,进而福利国家民族之重任。他经常勉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,以期造成学识丰富,品性优良,体格健全,有志气,有抱负,有节义,有热忱之优秀青年,成为改造与建设于都之先锋。为此,他自民国30年(1941年)春接任以来,一切措施,大异往常,校风为之大振,各界人士莫不拍手称赞。
刘耀翔鉴于校舍狭陋(原系昌村中学旧址,今城关小学本部),学生众多,且散居城内各处,深感管教不便,非新辟校舍不可。于是,他以特殊之眼光,卓绝之毅力,一方面发起募捐,一方面要求政府资助,积极筹集资金,解决建校经费问题。当时,让会各界贤达和地方有识之士,纷纷慷慨解囊,踊跃捐献。并征得张县长同意,将各乡积欠公粮稻谷约计8000担拨充建校经费。那时稻谷时价,每担40元,共计约可得32万元。于是当即组织建校委员会,择定地址(郭屋寮之岗陵,即现于中校址),开始建筑。当民国30年(1941年)10月10日破土动工之时,经费尚未收集,临时向县政府借5万元,以充奠基费用。随即一边催收款项,一边购买材料,并发动师生献工建勤。当时师生们以战斗的姿态,上下一致,全力以赴,积极参加建校活动。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,新建了学校办公楼、礼堂、教室、宿舍、厨房、浴室等8幢校舍,建筑面积达4919平方米。全部建筑、设备经费,共用去法币593900余元。除各乡所缴公粮价款外,不敷之数,由政府拨款、各方捐款和本校节余款三项所弥补。民国32年(1943年)元旦,举行了新校舍落成典礼。
在建校过程中,刘校长日夜操劳,风雨奔波,为建校作出了卓越的贡献。特别值得赞颂的是,民国30年腊月底,正遇天下大雪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。大家知道,过年是一年中最大的时节。一般人就是出远门,千里迢迢也会赶回家来与家人团聚,过个团圆年,共享天伦之乐。而刘校长为催收建校款,却仍在乡下冒着严寒,奔波于风雪之中,到第二年正月初二才回到家中。他这种无私奉献之精神,艰苦卓绝之毅力,实在难能可贵。
刘耀翔热心教育,不辞劳苦,处理校务,井然有序,学校办得欣欣向荣,蒸蒸日上。为发展家乡教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,在于都教育发展史上写下了可喜的一页,他的业绩将永垂青史!抗日战争胜利后,举国复员。1946年1月刘耀翔调离于都中学,远赴南昌,复任省立工专教务主任。